北京时间6月19日,中方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为期一小时的通话。此次通话的核心议题集中在中东局势的急剧升温,尤其是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加剧问题。俄罗斯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在会后指出,此次中俄领导人的通话意义重大,他表示:
“莫斯科和北京在本质上都认为,当前局势以及伊朗核计划的问题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一致立场,坚决谴责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
乌沙科夫进一步解释道,鉴于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中俄在通话时已达成共识,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指示两国的相关部门进行深入交流,并交换相关信息及可能的建议。
在此次通话后,中俄双方都第一时间发布了通告。与俄方通过乌沙科夫的新闻发布会方式不同,中方的通告内容更为详细。中方在通告中明确阐述了对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的原则立场,并提出了四点核心主张,主要包括:推动实现停火并停止战争是当务之急;保障平民安全应是重中之重;开展对话与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途径;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不可或缺。
展开剩余77%中方特别强调,军事手段并非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冲突各方,特别是以色列,应该尽快实施停火,并避免局势进一步外溢。中方还指出,对于冲突双方有特殊影响的国家,应该积极致力于推动局势降温,而非火上浇油。这一表态显然是在对美国发出警告,暗指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可能加剧局势。
不出所料,中俄通话后,俄罗斯方面再次对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做出了回应。据英国天空新闻6月20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此次冲突导致伊朗政权更迭,俄罗斯将视之为“不可接受的事态”。他还警告称,如果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遭到刺杀,将“开启潘多拉魔盒”,俄罗斯对此将作出“极为负面的反应”。佩斯科夫表示:“那些谈论刺杀哈梅内伊的人,应该牢记,他们正开启一个无法预测的局面。”
这一言论被认为是俄罗斯对以伊冲突发出的最强烈表态。而就在同一天,路透社报道称,普京在被问及如果哈梅内伊遭遇刺杀俄罗斯会如何反应时,普京的回答充满警告,他表示:“我甚至不愿讨论这种可能性!”
早在6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曾对哈梅内伊发出威胁,表示美军已掌握哈梅内伊的确切位置,但目前不会采取刺杀行动。同时,特朗普还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然而,仅仅两天后,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6月19日,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记者会上宣读了特朗普的最新声明,称特朗普将在未来两周内决定是否指示美军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她还表示,美国与伊朗的沟通依然在进行中,双方仍有很大机会达成核协议。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这一声明可能是在释放“烟雾弹”,其目的是为美军做出更多军事准备。近期,美军在中东的多个军事基地已经采取了防御措施,尤其是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已撤离了所有飞机,并且该基地的防空准备也有所加强。据卫星图像显示,美军在该基地的撤离操作十分明显。
不过,无论如何,特朗普显然在面对是否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时依然犹豫不决。这一犹豫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美国不希望卷入一场可能的长期冲突,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相悖;二是美军无法完全确信能够摧毁伊朗的福尔道核设施。
据以色列情报机构估算,福尔道核设施位于地下90米深的坚固岩层中,这使得摧毁这一设施异常困难。美国军方认为,只有使用GBU-57巨型钻地炸弹,才能对其造成有效打击。但这款重量达13.6吨的炸弹是否能够摧毁90米深的地下目标,五角大楼并不完全有信心。该炸弹的最大有效打击深度为61米,且福尔道设施位于复杂的地质结构之中,因此摧毁难度巨大。
英国《卫报》6月19日独家报道称,特朗普是否下令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关键在于能否确认GBU-57炸弹能有效摧毁福尔道核设施。但目前,特朗普对这一点并未完全确信。
此外,白宫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在最近两次战情室会议上,反复询问军方顾问是否能够确保摧毁福尔道核设施。公开数据显示,GBU-57钻地炸弹需要由B-2隐形轰炸机投放,且对GPS信号的依赖极为敏感。尽管美国军方宣称美军有制空权,但一旦炸弹未能成功摧毁目标,或者B-2轰炸机被击落,将对美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20日凌晨,德黑兰西部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声,伊朗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来自以色列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特朗普的最新声明也进一步透露出他不愿与伊朗发生直接冲突的立场。白宫的声明中明确指出,“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特朗普给伊朗“最多两周的时间来恢复理智”,并明确表示不希望派遣美军地面部队,这意味着特朗普有意避免直接介入。
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必须全面权衡美国的战略利益,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是否会陷入另一场持久战争,尚无定论。然而,随着中俄陆续表态,并且特朗普的态度逐渐犹豫不决,伊朗无疑将从中受益。
发布于:天津市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