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沈阳故宫内的一幕引发全网热议。44岁的喜剧演员小沈阳带着三名保镖和二十余人的拍摄团队现身景区,保安不断呵斥游客让道,甚至导致一名穿红裙的小女孩险些被撞倒。
现场游客拍下的视频迅速登上热搜,评论区充斥着“过气明星还摆谱”“故宫是公共场合,凭什么清场”的指责声。
要知道小沈阳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大起大落,去年因为减肥瘦身,变成“韩国欧巴”亮相后,瞬间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如今难道又“飘了”?
展开剩余86%“谁能火过2009年的小沈阳”
这不仅是一句网络评价,也是真实的写照。
2009年,他凭借春晚小品《不差钱》一夜爆红,标志性的苏格兰裙、魔性台词“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让他成为国民级笑星。
此后,他的商演报价飙升至百万,广告代言费过千万,甚至张艺谋都邀请他参演电影《三枪拍案惊奇》,2011年他的年收入高达3亿元,被业内视为赵本山最赚钱的徒弟。
爆红初期的小沈阳以谦逊著称,他在机场主动与粉丝合影,巡演结束后自掏腰包请工作人员吃夜宵,多次公开表示“观众是衣食父母”。
然而名利场的诱惑很快改变了这位草根明星的轨迹,赵本山曾评价他“像个孩子,冲动没分寸”,而小沈阳的言行逐渐印证了这一判断。
小沈阳的事业转折点始于作品质量的滑坡,他主演的《大笑江湖》《河东狮吼2》等电影豆瓣评分均低于4分,被观众吐槽“消费春晚老梗”“表演小品化”。
2016年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更是以3.7分斩获“金扫帚奖”,连东北观众都批评其“侮辱地域文化”。
与此同时,他与赵本山的矛盾公开化,因不满公司分成比还被爆出有单飞的想法,很快关于他的争议瞬间上涨。
在此之后,小沈阳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下,影视作品中也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唐探1》中的搞笑打劫犯了。
虽然成为了该电影比较经典的一幕,但是和之前主角的身份比起来,这种大起大落的感觉确实让人惋惜。
此次故宫事件,更是让小沈阳刚刚恢复一点点名气再次备受争议。
沈阳故宫作为公共景区,小沈阳团队却直接进去拍摄,这种对公共资源的滥用,与央视多次强调的“艺人须德艺双馨”背道而驰,也触碰了公众对“特权”的敏感神经。
当然小沈阳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娱乐圈“流星式”艺人的典型写照。
早在之前爆红后,小沈阳就沉迷于跨界尝试,却缺乏深耕,从电影、音乐到直播带货,他的每一次转型都显得仓促而功利。
尽管2024年的全国巡演门票售罄,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超500万元,但这些成绩更多依赖情怀消费,而非真正的艺术突破。
观众对他的期待值早已从“喜剧天才”降格为“过气网红”。
故宫事件中,最扎心的一幕莫过于游客的茫然。
“这谁啊?人不红事倒挺多”。
事件发酵后,舆论焦点从明星个人延伸到行业乱象,网友呼吁景区加强管理,参考国外对商业拍摄的时段和区域限制。
当明星将公共场所视为“特权舞台”,公众的容忍度正在迅速降低。
近年来,从吴谨言团队拒接采访到流量明星占用急诊资源,类似事件屡屡引发众怒,反映出社会对“艺德”的要求日益严苛。
“观众能捧你上云端,也能让你坠尘埃。”
娱乐圈的浮躁与公众价值观的变迁,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艺人若将人气等同于特权,终将被流量反噬。
唯有以作品立身、以德行服众,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中站稳脚跟。正如沈阳故宫的红墙黄瓦历经四百年风雨依然巍峨,真正的艺术生命力,从来与虚张声势的排场无关。
不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有时候确实时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坚持初心。
近年来,娱乐圈中公众人物“暴雷”的事件频发,这都是真实的写照,既要万人敬仰的追捧,又要享受其中的“特权”,这都是观众们不喜欢的。
希望小沈阳和众多艺人们,能够坚持本性,不要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毕竟大家喜欢的,还是那个曾经活跃逗人开心的“小损样”!
“消失”15年,小沈阳到底去哪儿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布于:山东省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